10.3969/j.issn.1009-816x.2017.09
不同类型初始心律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初始心律的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在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绍兴市急救中心和宁波市急救中心接诊的612例OHC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初始心律、年龄、性别、发作地点、是否被目击、目击者心肺复苏(CPR)、急救反应时间、可能病因、现场/途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急诊室ROSC、存活入院及存活出院等,并比较可电击心律患者(92例)与不可电击心律患者(520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可电击心律患者的年龄比不可电击心律患者年轻;可电击心律的患者更多地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而不可电击心律患者更多地发生在家里;可电击心律患者中接受目击者CPR的比例更高;可能病因为创伤的OHCA患者中表现为不可电击心律者多于可电击心律;可电击心律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少于不可电击心律患者(均P<0.05).可电击心律患者在现场/途中ROSC、急诊室ROSC、存活住院及存活出院等各项预后指标上均优于不可电击心律患者(均P<0.05).结论 不同类型初始心律的OHCA在流行病学上有各自的特征,不可电击心律的预后较差,应重视院外生存链以避免出现不可电击心律.
心搏骤停、初始心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流行病学
17
R59.7;R540.4+1(全身性疾病)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2009A025
2017-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