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63/j.issn.1674-5086.2011.03.009
凯里地区油源对比及油气成藏史分析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油苗样品实测数据,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甾萜烷生物标志等技术,对凯里地区油苗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探讨了凯里地区油气成藏史.研究认为:虎47井原油、洛棉上青山下奥陶统红花园组油苗、凯棠翁二段油砂、沥青砂的源岩为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炉山大风洞二叠系油苗主体为自生自储,并渗混有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成烃的信息.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使烃类大量排出,而且形成适时的圈闭捕获油气成藏.尽管后期沉积盖层的叠加,下寒武统烃源岩在三叠世末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至燕山期构造隆升前,红花园储层经历的最高温度仍小于175C(Ro<1.3%),油相对得以保存.晚燕山期以来的逆冲推覆作用导致深、浅构造不协调,部分二叠系烃源岩再次深埋,与下古生界混源.
凯里地区、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成藏史
33
TE122.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化科技部“中扬子-黔中地区海相烃源岩生烃史研究”P06005
2011-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