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213/j.cnki.scjas.2020.7.022

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引用
[目的]本文研究了野蚕豆根的一种根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大小和孢子萌发率测定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皿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野蚕豆根的根腐病病原菌为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Sacc.) Booth];适合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25℃;湿度对孢子萌发率具有较大影响,湿度越高,萌发率越高;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7~8;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落扩展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钾,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连续光照有利菌丝生长和产孢;病原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 min;10种杀菌剂对野蚕豆根根腐病原的毒力从大到小为尚果>应得>扑海因>灰灭>甲基托布津>灵动>黑白立消>保丽丹>保亮>翠贝,其中尚果(三唑类)、应得(三唑类)和扑海因(二甲酰亚胺类)3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较强.[结论]首次确定了引起野蚕豆根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获得了影响该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环境因素,并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分别为400g/L氟硅唑、24%腈苯唑和50%异菌脲.

野蚕豆根、根腐病、鉴定、生物学特性、杀菌剂

33

Q567(维生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三区人才服务;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红河学院生物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项目

2020-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80-148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南农业学报

1001-4829

51-1213/S

33

2020,33(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