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聚类分析及类群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4829.2009.05.005

四川及南亚水稻恢复系的聚类分析及类群比较

引用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聚类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构成两个不同生态区水稻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粒长因子、籽粒因子、生育因子和糙米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85.05 %;②品种聚类结果与来自不同地域自然形成的品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四川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Ⅰ,有23.1 %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同样,以南亚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Ⅱ,也有14.8 %品种来自四川区域;③在15个农艺性状中,除有效穗是类群Ⅱ大于类群Ⅰ以外,其它14个性状均为类群Ⅰ大于类群Ⅱ;④群类Ⅰ和类群Ⅱ的不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实粒数因子;而它们的共同之点是第二主成分的主导因子是相同的,均为穗长因子.

杂交水稻恢复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22

S511.2+1;S511.3+2;S511.4+1(禾谷类作物)

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专项资金0项目2007YZGC04-009;四川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07H12-018

2010-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19-12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南农业学报

1001-4829

51-1213/S

22

2009,2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