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l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4829.1999.z2.019

phlb基因对簇毛麦遗传物质向小麦直接遗传转移的影响

引用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属间杂种F1,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67%和6.25%.F1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28.育性极差,自交不结实.F1植株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CS×H.villosa"F1平均每PMC仅有1.6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平均构型为2n=28=26.39I+0.79Ⅱ+0.007Ⅲ,染色体交叉数(Xta)为0.84;"CSph1B×H.villosa"F1每PMC中有14.45条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构型为2n=28=13.55Ⅰ+5.95Ⅱ+0.55Ⅲ+0.222Ⅴ,染色体交叉数为9.72,其中56%以上的PMC具有1~4个多价体(三价体、四价体).F1花粉母细胞FISH观察表明:"CS×H.villosa"F1联会染色体均为小麦染色体(W-W),在"CSphlb×H.villosa"F1中有小麦与小麦(W-W)、小麦与簇毛麦(W-H)、簇毛麦与簇毛麦(H-H)染色体间三种配对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杂种F1再分别与CS、CSphlb回交,其结实率分别为6.67%和0.45%,BC1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n=48和2n=48~72.BC1根尖有丝分裂细胞GISH发现,在"CS×H.villosa×CSphlb"回交BC1较小群体中,已获得发生了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罗伯逊易位,以及还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的植株.由此可见,phlb基因具有强烈诱导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属间杂种F1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在phlb的基因作用下,簇毛麦染色体可与小麦染色体发生异亲配对交换,较快实现基因重组.

普通小麦、簇毛麦、phlb基因、直接遗传转移、GISH、染色体易位

12

S5(农作物)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DASF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7-10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南农业学报

1001-4829

51-1213/S

12

1999,12(Z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