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18/j.cnki.xdzk.2023.05.010
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为探究不同桑园间作模式下各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并优化桑园间作,以桑树净作(CK)为对照,另设桑树间作大豆(MS)、桑树间作花生(MP)、桑树间作甘薯(MSt)、桑树间作马铃薯(MPt)4种间作模式,分析了5种模式对桑园土壤肥力、桑叶及间作物产量、种间竞争力指数和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模式显著影响了桑园土壤养分含量、系统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土壤养分随生育时期而变化,至共生结束,MS,MP两种养地间作模式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 2.37%,0.39%,全氮和全钾含量比共生前分别增加了 0.76%,11.49%和2.03%,0.26%;MSt,MPt两种耗地作物土壤pH值升高了 5.71%,4.34%,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了 5.56%,2.04%,两者在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MSt减少11.41%、MPt增加8.03%,MSt增加0.83%、MPt减少8.50%.与净作相比,MS,MSt,MPt模式下桑叶产量分别提高32.90%,35.50%,13.05%,MP降低10.55%,间作物产量较净作减少,但系统产量总体增加.除花生外,间作下大豆、甘薯、马铃薯的种间竞争能力均弱于桑树;各模式产投比从大到小依次为:MS,MP,MSt,MPt;间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MSt,MS,MPt和 MP模式分别增加了间作物纯收入.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产投比、LER值和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在桑园中间作大豆具有更高的土壤可持续性和经济推广价值.
桑园间作、土壤养分、土地当量比、产量、综合经济效益
45
S314.3(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宜宾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