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刑事证明逻辑——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证据规则评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3926.2015.01.013

模糊的刑事证明逻辑——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证据规则评析

引用
由于没有好的证据法学理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证据规则的解释性规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一、对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逻辑;二、对证明方法及其适配于证明标准的解释没有合理、清晰的体现认识论的逻辑.解决这些问题,法典和司法解释都需要进行改革和进一步的完善,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应是:刑事证明逻辑的转换,即从唯一结论的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向或然性真实标准及其对应证明方法的转型,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应然取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证据规则、刑事证明逻辑、证明标准、证明方法

36

DF713(诉讼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一般项目“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实质证据与辅助证据的区分为视角”GJ2011C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982;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5XWD-S0301

2015-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79-9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004-3926

51-1671/C

36

2015,3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