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铅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929/j.issn.2095-1914.2018.01.003

不同种植模式对铅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4种植物白三叶、一串红、翠菊、鸢尾单种和两两混种模式下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及有机质含量指标均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对照;土壤pH表现为对照>非根际>根际,对照>单种>混种;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指标表现为非根际>根际,单种>混种;土壤Pb2+含量则表现为对照>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同时,细菌的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细菌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可见,4种不同的植物单种和混种均能对铅污染起到修复作用,而混种比单种更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且白三叶与鸢尾混种优于其他几种模式.

种植模式、铅污染、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

38

S718.516(林业基础科学)

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CXGG1603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310629;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B180005

2018-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6-2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95-1914

53-1218/S

38

2018,38(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