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1.026
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小鼠的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
旨在系统分析伯氏疟原虫感染引起宿主T细胞、NK细胞、Tim-3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变化.选取6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于感染后0、4、7、9、11、13、16和19 d获取小鼠脾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脾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均逐渐降低(P<0.01),且伴随着3种细胞Tim-3表达量的升高(P<0.01).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小鼠外周血CD3 NK1.1+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感染末期,其比例仍低于未感染组(P<0.05).Tim-3分子在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 NK1.1+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促炎细胞因子IFN-y、TNF-a和IL-6在血清中分泌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感染后期急剧升高(P<0.001).以上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一定的杀伤作用,但由于Tim-3免疫检查点分子及一些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的过度表达,有利于疟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捕杀作用.该研究提示了从宿主免疫抑制角度研究疟原虫感染的重要性.
伯氏疟原虫、T细胞、NK细胞、Tim-3、细胞因子
53
S852.72(动物医学(兽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人兽共患寄生虫致病机制研究创新单元;沈阳农业大学公开招聘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费项目
2022-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008-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