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小鼠的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43/j.issn.0366-6964.2022.11.026

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小鼠的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

引用
旨在系统分析伯氏疟原虫感染引起宿主T细胞、NK细胞、Tim-3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变化.选取6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于感染后0、4、7、9、11、13、16和19 d获取小鼠脾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脾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均逐渐降低(P<0.01),且伴随着3种细胞Tim-3表达量的升高(P<0.01).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小鼠外周血CD3 NK1.1+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感染末期,其比例仍低于未感染组(P<0.05).Tim-3分子在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 NK1.1+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促炎细胞因子IFN-y、TNF-a和IL-6在血清中分泌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感染后期急剧升高(P<0.001).以上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一定的杀伤作用,但由于Tim-3免疫检查点分子及一些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的过度表达,有利于疟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捕杀作用.该研究提示了从宿主免疫抑制角度研究疟原虫感染的重要性.

伯氏疟原虫、T细胞、NK细胞、Tim-3、细胞因子

53

S852.72(动物医学(兽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人兽共患寄生虫致病机制研究创新单元;沈阳农业大学公开招聘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费项目

2022-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008-401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畜牧兽医学报

0366-6964

11-1985/S

53

2022,53(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