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履行社会责任却落得“伪善”名声?——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和感知品牌伪善间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企业为何履行社会责任却落得“伪善”名声?——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和感知品牌伪善间的关系

引用
2015年中国300强企业慈善捐款达60.03亿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动机的质疑呈整体上升趋势.企业耗费巨资履行社会责任反遭遇感知伪善,无疑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而现有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自Wagner等学者2009年在营销顶级期刊开启感知品牌伪善相关研究以来,学者多从社会学借鉴感知个体伪善研究中言行不一的分析框架,把企业社会责任单维化,显然不能反映由多样性利益相关者所决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应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揭示感知品牌伪善的形成机制.根据利益相关者特征划分企业社会责任类型——技术性和公共性,进而引入其中间机制——合法性理论和感知道德资产理论,最终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交互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类型与宣传的交互作用对感知品牌伪善的影响.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影响,这一成果将指引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

感知品牌伪善、合法性认同、感知道德资本、企业社会责任

25

B849;F713.55(心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6020727130215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630094;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2015年度创新培育项目2015CP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A030311022;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类项目2014WQNCX122;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经费资助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642-165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心理科学进展

1671-3710

11-4766/R

25

2017,25(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