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9081.2018.02.007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
自20世纪初对佝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 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 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 ”肾性骨营养不良” 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 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 (或称类似物) 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 然而, 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 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hydroxyvitamin D, 25OHD) 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μg/L (75 nmol/L) 水平, 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维生素D在体内经过两步羟化后形成1,25双羟维生素D ” 1, 25-dihydroxyvitamin D, 1,25( OH) 2 D ” , 后者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又被称为 ”D激素” 或 ”活性维生素D”. 近年来, 有许多与维生素D结构相似且具有活性维生素D样作用的化学物质 (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 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用于骨质疏松症、 佝偻病、 慢性肾脏病和皮肤病等疾病. 随着维生素 D 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s, VDR) 和25OHD-1α-羟化酶 ( 1α-hydroxylase, CYP27B1) 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 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 其在肌肉、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癌症、 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 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9
R58;R451(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2018-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2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