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6.10.0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治疗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PPH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解放军第四0一医院收治的70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良性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H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 PPH的诊断.(3)PPH的治疗情况.(4)影响PPH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5)影响PP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手术情况:703例患者中,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9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94例;其中联合右半肝切除术1例,门静脉重建27例,肝动脉重建2例.胰肠吻合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658例,胰肠套人式吻合45例.胰管内常规放置支撑管,内引流598例,外引流105例.胆肠吻合全部采用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吻合采用胃空肠侧侧吻合409例,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294例.70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24±54) min,术中出血量为(428±118)mL.(2)PPH的诊断:703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62例发生PPH,其中明确出血原因38例,出血原因不明确24例(A级5例、B级17例、C级2例).①出血部位:腔外出血27例,腔内出血28例,腔内+腔外出血7例.②出血时间:早期出血5例,迟发性出血57例.患者首次出血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6 h~59 d).③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为(885±253) mL.轻度出血30例,重度出血32例.④PPH临床分级:A级5例,B级32例,C级25例;合并前哨出血19例.(3)PPH的治疗:①5例A级PPH患者给予临床观察,补充血容量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②32例B级PPH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5例;微弹簧圈栓塞止血成功6例;胃镜下止血成功4例;急诊剖腹探查止血7例.3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③25例C级PPH患者,微弹簧圈栓塞止血成功4例;急诊剖腹探查止血17例;未发现出血点4例,给予补液、输血、抑酸治疗.25例C级患者经相应治疗后,10例好转,15例死亡.(4)影响PPH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病、血管切除重建、术后胰液漏、术后腹腔感染是PPH发生的危险因素(x2=4.950,5.300,7.568,5.50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胰液漏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是影响P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61,2.216,95%可信区间:1.389 ~5.489,1.198 ~4.101,P<0.05).(5)影响PP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前哨出血、术后胰液漏、出血部位、出血程度以及出血等级是影响PP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8.022,4.448,11.853,18.551,28.2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合并前哨出血和出血部位为腔内+腔外是影响PP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550,0.233,95%可信区间:1.595 ~ 19.314,0.086~0.635,P<0.05).结论 胰液漏和腹腔感染是PPH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迟发性出血;血管造影栓塞是迟发性出血的首选诊断与治疗方法;前哨出血可能导致来源于动脉瘤或血管侵蚀的连续性动脉大出血,是影响PPH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危险因素、预后因素
15
全国博士后科研基金2013M542516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3M542516
201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9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