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6.02.016
胃肠道脂肪瘤的多排螺旋CT检查特征与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胃肠道脂肪瘤多排螺旋CT(MSCT)检查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5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2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30例)、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17例)、乐清市人民医院(11例)、温州市中心医院(3例)和温州市人民医院(3例)收治的96例胃肠道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96例患者均于MSCT检查前禁食8h,不行腹部加压,用屏气扫描,先行全腹部MSCT常规平扫,其中部分患者联合增强扫描,用Reformat软件作冠状面、矢状面胃肠道(包括包块)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在MPR基础上沿胃肠道走行方向画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曲面重建(CPR)图像.完善检查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行手术治疗或随访观察.分析指标:(1)肿瘤部位与大小.(2) MSCT检查表现(肿瘤形状、密度与边缘,伴发肠套叠,MSCT增强扫描).(3)术中所见.(4)病理学检查结果.(5)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手术切除患者复查MSCT观察肿瘤是否复发、转移,内镜随访观察患者观察肿瘤有无增大和形态有无变化.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96例患者均先行MSCT平扫,其中42例行MSCT增强扫描.30例患者获得MRP和(或)CPR图像.(1)肿瘤部位与大小:肿瘤位于胃部3例,十二指肠16例,空肠27例,回肠23例,回盲部2例,乙状结肠9例,升结肠9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3例,盲肠1例.肿瘤直径为(3.8 ±2.3)cm.(2)MSCT检查表现:①肿瘤形状:96例患者中,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68例,呈管状15例,呈分叶状13例.②肿瘤密度:96例患者中,肿瘤密度均匀67例,密度不均匀29例.肿瘤CT值为-110~-53 HU,平均为-80 HU.③肿瘤边缘:96例患者肿瘤界限清晰,边缘光整.④96例患者伴肠套叠24例,套叠长度为(28 ±4)cm,其中套入部与鞘部呈“同心圆”10例,“环靶征”7例,“香蕉状”7例.⑤MSCT增强扫描:42例患者见肿瘤周围包膜轻度强化,瘤体无明显强化,其中10例血管脂肪瘤见瘤内多数条索状强化影.(3)术中及内镜检查所见:96例患者中,59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合并肠套叠24例,瘤中央见大小不等的小溃疡9例,幽门前区脂肪瘤部分脱入十二指肠球内1例.37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镜下见黏膜下1.7 ~3.5 cm结节状隆起性病变.(4)病理学检查:①大体标本:59例手术切除患者中肿瘤位于黏膜下45例,浆膜下9例,肌壁间5例;肿瘤均有完整的包膜,有蒂或无蒂;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41例,呈管状10例,呈分叶状8例;肿瘤剖面呈黄白色外观.②镜下检查:内镜下获取和手术切除的标本于镜下见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数量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及黏液成分构成,瘤细胞呈圆形,胞质淡染,并互相挤压呈多角形空泡状,细胞核受挤压位于周边部,细胞质内充满脂滴.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imentin、CD34、D2-40、CD68阳性,AE1/3、Calretinin阴性.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良性脂肪瘤.59例行手术切除患者随访0.5~5.0年,37例患者行内镜检查获取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后,随访观察1.0~2.0年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胃肠道脂肪瘤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检查能清楚判断脂肪瘤位置、大小、形态及性质,值得广泛应用.
脂肪瘤、胃肠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5
R737.33;R575.04;G350
2016-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9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