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5.10.012

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腹部Ⅳ类切口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皮下留置引流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的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关腹方法,未留置皮下引流管.记录患者术前Hb,术前Alb,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术后1、3、7dHb和Alb,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及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均于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每2周复诊1次,复诊至切口拆线后3个月.记录拆线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纳入研究.65例试验组患者术后1、3、7dHb分别为(111±15)g/L、(107±18) g/L、(108±13) g/L;58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2±13) g/L、(106±16) g/L、(106±12)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7 d Alb分别为30 g/L(26 g/L,32g/L)、31 g/L(28 g/L,33 g/L)、35 g/L(32g/L,37 g/L);对照组分别为30 g/L(25 g/L,32g/L)、32g/L(29g/L,33g/L)、37g/L(32g/L,38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7,P>0.05).试验组术后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3,P< 0.05).患者感染均发生在术后4~6d,感染均只限于皮下组织,未达肌肉层或以下组织,全部敞开引流后行清创缝合,均治愈.患者均未发生再次感染.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均于术后7~9d拆线.切口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8例(其中大肠埃希菌合并粪肠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无细菌3例.所有患者切口愈合拆线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生存,未发现再次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 皮下留置引流管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腹部Ⅳ类切口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外科伤口感染、腹部Ⅳ类切口、引流、负压吸引、冲洗

14

R378;R619.3;R563.1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4A020209003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39-8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1673-9752

11-5610/R

14

2015,14(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