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5062.2015.02.011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应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三维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25例存在VSD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分别应用表面成像、多平面成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缺损部位、形态特征,统计各种成像模式对VSD的显示率.结果:表面成像:对VSD的显示率为88%,22例膜周部缺损均表现为室间隔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不对称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狭长的裂隙状;可见VSD形态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内有所改变.3例肌部VSD在该模式下均未显示.多平面成像:可以在B平面及C平面同时显示缺损的矢状面和横断面,显示率分别为88%及80%.3例肌部VSD未显示.玻璃体成像:VSD显示率为96%,22例显示膜周部VSD见断端及穿隔血流信号.2例肌部VSD见一细小的分流束穿隔,1例肌部缺损未能显示分流.反转成像:VSD显示率为96%.3例为室间隔肌部缺损,其中2例可显示;22例膜周部VSD均显示.结论:表面成像可再现VSD的立体形态,并能动态观察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多平面成像可获得二维超声所难于显示的VSD矢状面及横断面,从多角度观察VSD的形态大小.玻璃体成像及反转成像能直观地显示VSD与分流束的空间分布,对于肌部小缺损的显示优于其他三维成像方法.但目前各种成像模式所成VSD的三维图像仍显粗糙,距离临床诊断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34
R540.4+5(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6-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