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4912.2022.07.101
受伤患儿合并致死性出血时的输血比率和输注不足情况
目的:评估血浆和血小板输注比率和输注不足对外伤后致死性出血患儿的影响。设计:对儿童大量输血流行病学和预后(MATIC)研究数据集进行二次分析,为一项针对致死性出血患儿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场所: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的24家儿童医院。对象:0~17岁的受伤儿童,在6 h内接受超过40 mL/kg的血制品总量,或根据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输血。干预措施/暴露:记录出血事件中输注的体重校正后血制品容量。分析血浆/红细胞比率(血浆/红细胞体重校正容量,单位mL/kg)和血小板/红细胞比率(血小板/红细胞体重校正容量,单位mL/kg)。血浆输注不足按红细胞(mL/kg)-血浆(mL/kg)计算;血小板输注不足按红细胞(mL/kg)-血小板(mL/kg)计算。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91例患儿,中位年龄(四分位数范围)10(5~15)岁,男性患儿占61%,钝性损伤占61%,中位创伤严重度评分为29(24~38)分。在校正小儿死亡风险(PRISM)评分、心脏骤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钝性损伤机制后,相比于低血浆/红细胞比率,高血浆/红细胞比率(>1∶2)与6 h存活率改善有关(
OR=0.12,95%
CI 0.03~0.52,
P=0.004)。血小板/红细胞比率与存活率无关。在校正年龄、PRISM评分、心脏骤停和损伤机制后,血浆输注不足量越大,患儿6 h和24 h病死率越高(每10 mL/kg血浆输注不足可导致6 h和24 h病死风险分别增加10%和20%,
P值分别为0.04和0.01);血小板输注不足量越大,患儿24 h病死率越高(每10 mL/kg血小板输注不足可致患儿24 h病死风险增加10%,
P=0.02)。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受伤患儿平衡复苏可能会改善早期存活率。需要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评估临床医生是否应将设定输血比率和输血不足阈值作为最佳儿童止血复苏治疗的一部分。
儿童、出血、输血、比率、不足
29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