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22.01.102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引用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冬季PICU主要住院病种,也是冬季医疗资源主要消耗因素。因毛细支气管炎而机械通气患者的诊治尚未标准化,本文旨在评估各中心治疗方式及预后是否具有差异。设计和场所:英国伦敦3家三级PICUs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心A、B、C)。方法:对2012至2016年间因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治疗的462例1岁以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包括所有镇静用药,48 h累积液体平衡性和气管插管位置(经口或经鼻)。主要预后指标为IMV持续时间。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测试校正混杂因素后的各中心间IMV时间差异,混杂因素包括校正孕周(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CGA),氧饱和度指数(oxygen saturation index,OSI),合并细菌感染,早产,呼吸道合胞病毒状态,死亡风险评分和合并症。结果:基线特征相似,A中心死亡风险评分较高,C中心入院OSI较高。A中心使用苯二氮 类和阿片类镇静剂最多,经鼻气管插管最少而48 h时平均累积性液体平衡最高。A中心校正平均IMV持续时间较C中心长44%(95% CI 25%~66%, P<0.001)。大多数混杂因素与IMV持续时间有关;所有均在生物学上似乎可信。CGA与IMV持续时间在小于32周的早产儿呈负相关,而在足月或32~37周的早产儿则并非如此(交互作用)。这表示在校正年龄为0月时,32周以下婴儿平均IMV时间比足月婴儿长55%;此效应在8月龄时消失。 结论:各中心医疗行为和患儿预后均存在差异。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望通过科学实施"最佳医疗集束化管理"进一步检验。

毛细支气管炎、通气、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29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1673-4912

11-5454/R

29

2022,2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