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04.04.004

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引用
@@ 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围生期护理的明显改善,尽管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的发生率正在减少,重度IVH或伴有脑实质累及的IVH仍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问题,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PHI)是继发于早产儿PV-IVH所致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一样,是引起早产儿新生儿期死亡和远期神经发育缺陷(包括运动和认知)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二种脑白质损伤有本质上的区别,PHI是脑室周围白质的出血性坏死,而PVL则是脑室周围白质的缺血性损害.本文将重点讨论PHI的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出血性、梗塞、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围生期护理、神经病理学、缺血性损害、脑室内出血、脑白质损伤、远期预后、发育缺陷、性坏死、新生儿、脑实质、发生率、重度

11

R714.7(妇产科学)

2004-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2-2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小儿急救医学

1673-4912

11-5454/R

11

2004,11(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