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之临证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8849.2012.21.048

脾阴虚之临证探讨

引用
@@ 关于阴阳,<素问·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人之五脏,亦各有阴阳,脾属五脏之一,当有脾阴脾阳之分;其病理,当有脾阳虚与脾阴虚之分.临床脾阴虚证并不乏见,明·缪仲淳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2].清·唐容川于<血证论>云"脾润则长养脏腑"[3],明确提出"调理脾胃,须分阴阳".历代医家对脾阳虚证论述较多,尤其是李东垣之<脾胃论>与<内外伤辨惑论>之后,对脾阳虚证的认识更日趋详备;而对脾阴虚证论述相对较少,至今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

脾阴虚、中医理论

21

R241.6(中医临床学)

2012-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61-236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008-8849

13-1283/R

21

2012,21(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