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8849.2006.02.121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 早在1873年Kolliker就报道了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然而OC为高代谢的分化终末细胞,组织含量极少又非常脆弱,体外培养较困难.到1982年Chambers和Magnus才首次建立OC体外培养的方法,使体外研究OC成为可能.OC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家族中的单核细胞祖细胞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多核巨细胞,一般含5~20个核,噬骨实验(即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实验阳性,是其组织形态学鉴定标准.OC骨吸收机制的研究对阐明骨组织病理生理机制和代谢性骨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外培养OC模拟体内过程就成为必要方式.体外分离培养OC基本方法有3种:机械分离培养方法、骨髓诱导培养法、凝胶纯化培养法.机械分离培养方法是从动物骨组织直接分离,是目前对OC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最佳途径.所得OC纯度一般仅为1%,但细胞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大量高纯度OC,机械分离培养存在困难.为了克服此瓶颈,人们采用不同的诱导剂在骨髓细胞中诱导出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OLC),该细胞具有典型的OC形态特征(多核、TRAP染色阳性、可产生骨吸收陷窝),此为骨髓诱导培养法.凝胶纯化培养法是利用OC与Ⅰ型胶原的亲和力,机械分离结合酶消化提纯法,有效提高了体外分离的OC纯度.现结合笔者的经验并就近年来促进体外培养OC分化的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化
15
R0329.25
200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