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660.2023.04.016
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
作为思想的语言载体,文本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面向自我观念这种研究之中容易产生理论预设的议题,从文本出发,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探寻思想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儒家通常以"自""己""身""我""独"作为自我观念的表达词,以之为线索,对相关文本进行系统考辨,可探寻到儒家哲学中自我的基本形态.这包括构成性(自我之成为自我的根据)、交往性(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和反身性(自我认识自身并成就自身)三种向度.此三者在各自有别的同时又错综交会,共同交织而成的自我是儒家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枢纽.由此切入,可获得一种研究儒家道德哲学的新进路,较之美德伦理等视角,自我问题的进路更有可能充分呈现儒家思想的内在机理.哲学义理和作为其载体的文本之间是"意"的"言"的关系,尽管"言"的分析存在有限性,但它是追寻"意"的必要路径."言意之辨"不仅是过去的一种理论,也是现今哲学史研究中应重视的一种方法.
儒家、自我、道德哲学、文本分析、义理诠释、言意之辨
B26(现代哲学(1919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ZX056
202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