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审丑教育--以《孔乙已》为例
“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从形态上来看,艺术中的丑多表现为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扭曲;从审美体验上,丑常常引起不安、痛苦、恐怖的情感,并且也能给人快感,不过是一种带有苦味的快感,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感。我们现实生活中除了美的东西外,还有丑的存在,比如卑鄙、阴险、狡猾、自私等等。我们语文课堂在对课文中出现的美的形象进行审美发现时也要对文学艺术中出现的丑形象进行挖掘和揭露,让艺术的丑与艺术的美一样绽放出艺术的魅力。而初中的语文课文中也有很多艺术丑的形象:诸如《皇帝的新装》中虚伪愚蠢的皇帝;《杨修之死》中阴险奸诈、冷酷无情的的奸雄曹操;《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贪婪、金钱唯尊的菲利普夫妇;《范进中举》中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胡屠户和逢迎谄媚的市侩人物张乡绅,还有是《孔乙已》中好吃懒做、迂腐无能、麻木自欺的孔乙已等等。这里众多的艺术丑形象给我们审丑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本文以《孔乙已》中孔乙已形象的审丑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课中的审丑教育。
初中语文课、审丑教育、艺术丑、孔乙已、丑形象、语文课文、语文课堂、杨修之死、文学艺术、审美体验、审美发现、社会实践、美学概念、客观事物、教学素材、皇帝、范进中举、定性关系、胡屠户、菲利普
G63;I20
2014-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