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159.2015.03.006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内镜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2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胃息肉患者共计检出198枚息肉,其中增生性息肉68例(41.98%)、炎性息肉60例(37.04%)、胃底腺息肉16例(9.88%)、化生息肉4例(2.47%)、腺瘤性息肉8例(4.94%)、胃癌6例(3.70%)。根据不同年龄分组:≤40岁、41~60岁、>60岁三组患者的胃息肉病理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最大径≤0.5 cm、0.5~2.0 cm、>2.0 cm三组患者的胃息肉病理类型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病理类型在不同部位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的治疗主要采用高频电凝电切(38.89%)、氩离子凝固术(28.79%)、内镜下黏膜切除术(18.69%)。198枚胃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有5枚较大息肉切除后出血,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和APC止血后未见活动性出血,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型出血,对症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随访未见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有9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56%。结论胃息肉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为单发,直径较小,常见于胃体。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胃息肉、胃镜、治疗效果、安全性、病理特征
R73;R57
2015-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9-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