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283.2013.03.024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状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1]。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ARDS治疗的基础,由于ARDS广泛炎症、充血水肿、肺泡萎陷,机械通气往往需要较高吸气峰压,加上高水平呼气末正压将使病变较轻、顺应性较高的肺泡过度膨胀,肺泡破裂。Bryan于1974年首次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2],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改善肺通气及通气血流比、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常作为ARDS的辅助治疗。本文将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正常人生理的影响及对ARDS患者的影响、实施、并发症观察状况综述如下。
俯卧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R473.5(护理学)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