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栓法与化学损毁法造模引起模型大鼠吞咽功能损害的对比
背景: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线栓法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经典模型,新近研究表明,化学损毁吞咽中枢疑核也能造成大鼠表现吞咽功能障碍,但其造模成功率、临床相似性、可调控性仍不确定.目的:观察线栓法与化学损毁法两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模型的吞咽功能改变,探究能较完整表现与人类相似的吞咽障碍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线栓组15只,化学损毁组15只,线栓组以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制备左侧卒中脑缺血模型,化学损毁组以鹅膏蕈氨酸化学损毁疑核造成大鼠吞咽障碍模型.记录各组大鼠每周存活数、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在造模后第2,7,14,30天时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器及张力换能器检测大鼠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及吞咽次数,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延髓吞咽中枢疑核处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结论:①和化学损毁组相比,线栓组大鼠死亡率在第2,7天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且线栓组最终死亡率明显低于化学损毁组(40%,73%,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第7天化学损毁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均减少、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延长、吞咽次数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线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第14天后2个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均减少,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均延长,吞咽次数均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线栓组和化学损毁组相比,大鼠体质量及24 h进食、进水量、吞咽启动反应时间、吞咽次数在第7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③2个造模组大鼠的延髓处均较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延髓处炎症细胞均明显增多;线栓组和化学损毁组相比,病理性改变不明显;④提示无论是线栓法和化学损毁疑核法都可引起大鼠吞咽功能改变;线栓组的死亡率在造模后的所有时间段内均低于化学损毁组,从模型最终的成功率而言,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大鼠模型更具复制意义.
吞咽功能、化学损毁、疑核、脑缺血、动物模型
27
R459.9;R318;R743(治疗学)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重点课题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2022-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08-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