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T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亚急性与慢性模型的比较及评价
背景: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之一,可以部分反映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特征.目的:利用MPTP诱导建立小鼠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上的异同及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差异性.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亚急性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25 mg/kg,1次/d,连续注射7d诱导亚急性模型;对照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慢性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25 mg/kg)并腹腔注射丙磺舒(Probenecid,250 mg/kg),每间隔3.5d注射1次,共10次诱导慢性模型;对照2组腹腔注射Probenecid溶剂.通过疲劳转棒实验与爬杆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所涉及的动物实验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AAALAC认证机构动物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批准[lACUC2020137].结果 与结论:①在亚急性小鼠模型中,疲劳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加速转动的转棒上停留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降低(P<0.05);在爬杆实验中,小鼠从杆顶部运动到底部的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增加(P<0.05),但黑质区的酪氨酸羟化酶的阳性细胞数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与对照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在慢性模型小鼠中,疲劳转棒的停留及爬杆实验总时间与对照2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③结果说明,MPTP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小鼠模型由于造模方式的差异,分别在运动损伤和病理改变中表现出与人帕金森病部分相似的表型,提示在利用上述两种模型开展相关研究中,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开展.
帕金森病;MPTP;亚急性模型;慢性模型;酪氨酸羟化酶
26
R446;R496;R318(诊断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
202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0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