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是是多因素的综合,目前认为骨量减少、跌倒、既往骨折史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分析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的MRI影像学指标,探讨其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95例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腰椎MRI平扫检查评估患者腰椎椎旁肌肉面积及脂肪变性程度,测量指标包括双侧椎旁肌(多裂肌和竖脊肌)的横截面积、椎体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及脂肪变性比例.根据骨折椎体数量,将骨折组分为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并选取同时期32例无椎体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多裂肌和竖脊肌的横截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个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的椎体横截面积比较,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无骨折的对照组相比,单发骨折组和多发骨折组的腰椎肌肉程度均明显减少(P<0.05),但2个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多发骨折组的脂肪变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旁肌肉数量及质量均较无椎体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下降,提示腰椎椎旁肌肉退变可能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潜在致病因素.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旁肌肉面积、腰椎骨折、椎旁肌肉磁共振测量、腰椎椎旁肌肉退变
23
R445(诊断学)
2019-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7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