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收藏
摘要: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末次随访X射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将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可变因素包括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麻醉方式,从中找出与异位骨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有43髋在术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6%;②男性(P=0.029)、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病程(P=0.029)是异位骨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手术时间过长(P=0.031)和术中使用全麻(P=0.003)是异位骨化发生的可变因素,也会增加其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③综上,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异位骨化、危险因素、术前强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麻醉方式、假体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 21
分类号: R318(医用一般科学)
资助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BC110134K11"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蛋白家族在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0203"股骨头坏死症候异质性与其分子分型及临床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KBC110134K11;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No. 2015A030310203
在线出版日期: 2017-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6页
页码: 1641-1646
英文信息展示
收起英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