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344.2017.04.021
咬合接触对桩核冠修复后牙体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背景:桩核冠修复牙体缺损是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的有效方法,但其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多重影响的效应以优化设计。<br> 目的:研究不同咬合接触状态下,不同程度牙体缺损采用不同桩核材料修复后的组织应力水平变化。<br> 方法:通过CT数据建立人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软件生成完整天然牙、6种缺损形式(全颌面轻度缺损、全颌面重度缺损、近中颌面轻度缺损、近中颌面重度缺损、远中颌面轻度缺损、远中颌面重度缺损)及2种桩核(纤维桩、氧化锆桩)冠修复的模型,导入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在稳定咬合接触(ABC)和不稳定咬合接触(AC)状态下的牙体、牙周组织应力。<br>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稳定咬合(ABC)接触,不稳定咬合(AC)接触提高了牙体和牙周组织应力水平,并且不稳定咬合对修复后牙影响更明显;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桩材料修复时,牙体组织应力更高且缺损越大应力越高;纤维桩修复后牙周组织应力略高于氧化锆桩,与缺损形式关系不明显;结果表明,临床修复体咬合调整需精确恢复,尤其是不能缺少B区接触。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纤维桩、树脂核、氧化锆桩、咬合、力、Von Mises应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R318(医用一般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271005;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20150313010-1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