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344.2014.48.007
椎间融合器置入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修复颈椎病:20例远期随访
背景: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法用于颈椎则是由Robinson和Smith在1955年从颈椎前方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并予以椎体间植骨.随后又提出在椎体间放置内容物促进脊柱融合的设想.此后,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变的标准方法之一.目的:分析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颈椎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了20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男15例,女5例;年龄48-65岁,平均56.4岁;病变节段:12例C4-7,8例C3-6.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评价其改善率;记录治疗后Odom分级.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和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顺利完成融合治疗,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0-132个月.治疗前JOA评分(9.85±0.81)分,末次随访(14.40±0.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改善率为81%.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优14例,良4例,一般2例.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有2例出现Cage沉降,颈椎生理弯曲保持良好,在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100%.治疗后1年、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Cobb角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三节段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植入物、脊柱植入物、颈椎病、前路减压、三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JOA评分、Odom分级、Cobb角、随访研究
18
R318(医用一般科学)
2015-0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45-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