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344.2013.42.017
引导性骨再生膜管治疗骨缺损:怎样更好的走向临床?
背景: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已成为骨缺损修复中的重要方法,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膜引导骨再生的相关概念和机制已经逐渐确定,但仍然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br> 目的:综述引导骨再生技术中膜管的分类、性能和优缺点及此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中的问题。<br>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3至2013年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膜引导性骨再生的发现及其在骨缺损治疗的相关概念与膜管分类、性能和优缺点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bone defect treatment”,中文检索词为“膜引导性骨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骨缺损治疗”。<br> 结果与结论: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治疗骨缺损的最有前景方法,但对于长管状骨缺损的修复使用还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可以使用的长段骨缺损修复膜管。根据材料来源可将膜管分为:非生物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乳酸、硅胶、钛膜等;生物性材料,如胶原膜、几丁质膜、聚羟基丁酸酯等。按材料能否降解又可分为非降解性材料与降解性材料。可降解性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特点,植入后可在一定时期内降解,部分膜还可以允许组织液和营养物质自由交换,但存在降解时间不易控制、膜管下容积难以维持的缺陷。新骨完全形成于非降解性材料内,成骨过程中膜管组织相容性好,引导性骨再生效果较好,但不能被组织吸收或替代,需二次手术取出膜管。今后应进一步改进膜管性能,使膜管可以兼聚固定和引导性骨再生作用;进一步进行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应力对膜管和膜管内骨整合的影响,掌握膜管骨整合的规律,为膜管在人体长管状骨缺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综述、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膜管、骨再生、骨缺损、综述
R318(医用一般科学)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449-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