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7.46.04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有望产生结构与功能的双重修复作用
学术背景:成年人脑海马齿状回和嗅球等部位发现神经干细胞后,彻底改变了传统发生生物学所认为的成熟神经元一旦受损就不能再生这一观念,但神经干细胞存在取材不便、受伦理学限制及免疫排斥等缺陷.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有望从组织结构功能上对坏死神经元进行修复.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ischemia,transpla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梗死,脑缺血,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8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脑缺血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内外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近年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用于脑梗死的治疗.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体外培养扩增快速,可通过静脉、动脉、立体定位注射和腹腔注射等途径移植入脑梗死模型动物体内,并且能够迁移至受损脑组织.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替代受损神经元,促进血管、轴突、髓鞘等再生,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机制修复受损脑组织.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基因载体,通过导入外源性基因,与基因治疗相结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治疗模型动物脑梗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其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在应用于临床前仍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脑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综述文献
11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013Z
2008-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369-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