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6.06.019
壮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背景:中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及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充满许多特殊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长期的心理困扰必将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设计:以中学生为观察对象的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象:于2003-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市及隆林县3所中学共34个班2 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含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统一指导语,规范调查方法和行为,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后现场收回.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结果: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合格问卷1 855份,有效率92.75%.①壮族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所得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②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③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为高中生大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④影响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男学生人际敏感排第4位,焦虑排第6位;而女学生这两个因子的位次恰好相反,其余各因子的排序男女生一致.前3位因子均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结论:壮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前3位因子为:抑郁、躯体化及强迫.女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学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较初中生严重.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性进行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学生、心理、问卷、回归分析
10
R395.1
2006-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