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6.06.013
师范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体育锻炼的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不同体育运动量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提高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09/2005-06在河北师范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本科(师范类)中随机抽取城市学生297人、乡村学生297人;其中男生226人,女生368人;平均年龄(20.65±1.08)岁.利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包括5种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2种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和运动力量等级量表(记分方法为: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1~15等级分别记1~5分,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记0~4分,运动量制定标准如下:小运动量≤19分;中等运动量为20~42分;大运动量≥43分),对师范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所获得的594份问卷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利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体受测者中,①有21%~29%的受测者,处于消极情绪分量表高分段,呈现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慌乱,尤其在抑郁和慌乱两个方面,分别达到29.8%和28.1%.有29%和33.7%的受测者处于积极情绪分量表的低分段,在精力和自尊感上较差.②乡村学生消极情绪分量表总分平均分(249.2分)高于城市学生(241.7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1.94,P=0.049 9).③小运动量组受测者的消极情绪纷乱分及各消极情绪分量表得分更高,积极情绪分量表得分更低,与中等和大运动量组比较,差异具有很显著意义(P<0.01).中等运动量组受测者在紧张分上较大运动量组低,达显著水平.结论:①较高比例的师范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慌乱,以及精力和自尊感较差.②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慌乱,提高学生的自尊感.③乡村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城市学生差,运动中等到较大的运动量具有更好地心理健康效应.
学生、精神卫生、体育运动
10
R339.4(人体生理学)
2006-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