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5.33.045
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对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探讨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三因素对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2004-05/2005-05门诊和住院面神经炎患者72例,病程在1~3个月内.选穴:体穴选合谷、太冲,并随症加减;面部选穴:阳白、太阳、四白、颧廖、地仓、颊车、下关、翳风等穴位,并且采用透刺法.以评分方式来评定治疗前后的语言、面部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的恢复程度(痊愈:积分增加达24分以上者;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者).考察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针刺时机(A:1~7 d,B:8~21 d,C:22 d~3个月),刺激量(轻、中、重),针法(健患侧同时刺、患侧刺、健侧刺)3个因素及3个水平在获得临床疗效的主次地位和优劣作用,最后确定其最优化作用.结果:7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后语言功能、面部运动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针刺前[(3.25±0.72),(2.58±0.54)分;(15.24±1.25),(12.17±1.06)分;(4.76±0.20),(2.72±0.26)分,t=4.12~5.72,P<0.01].②针法以健患侧同时刺效果最好,但与健侧刺、患侧刺二针法比较,差异不显著.③刺激量以轻刺激效果最好,优于重刺激量与中刺激量;针刺时机以发病7 d内针刺效果最好.结论:以针刺时机7 d内、健患侧同时刺、轻刺激量的组合治疗效果最佳,说明多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的优化组合,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
面神经疾病、针刺、因素分析、统计学
9
R745.1(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