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骨髓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特征及其合理时间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3.025

来源骨髓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特征及其合理时间

引用
目的:观察从骨髓来源的免疫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培养操作技术及合理的培养时间.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2在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树突细胞来源为健康SD大鼠的骨髓细胞,分别加入4种细胞因子: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L,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5 μg/L,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 10 μg/L,重组大鼠γ干扰素20μg/L,共培养2周.每隔2 d加细胞因子1次,保持各细胞因子的浓度不变,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3天吸去上清后重新加入培养液,在培养2周后收获悬浮的树突状细胞,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1,3,5,7,9,11,13,15天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取一部分细胞在培养的第7,11,13,15天行流式细胞仪检查,并用PE标记的抗大鼠CD86单克隆抗体检测它的成熟度(CD86单抗阳性为成熟).结果:①树突状细胞的形态:从培养第7天开始细胞周围开始逐渐伸出突起,第13天以后突起五六支左右,且长度逐渐缩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伸出长短不等的突起,类似神经细胞的树突.②培养所得的树突状细胞数量:1只大鼠平均得到(1.18±0.21)×107.③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培养第7,11,13,15天CD 86单抗的阳性率分别为30%,80%,92%,94%.结论:应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两种常规的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基础上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培养2周,应用培养黏附法分离树突状细胞,可得到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且数量较多.

树突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

9

R471(护理学)

2005-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临床康复

1673-8225

21-1539/R

9

2005,9(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