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1.20.115
上肢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身心康复护理
@@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106例 , 男 61例 , 女 45 . 年龄 2~ 43岁 , 平均 15.8岁 . 致畸形原因 : 烧伤 94例 , 冻伤 5例 , 皮肤撕脱伤 3例 , 撞压伤 4例 , 上肢功能评定借助于局部外观、功能等方面并结合美国 SWANSON及 AMA手部功能评定标准 [1],将运动功能分级记录为 M5、 M4、 M3、 M2、 M1和 M0 6级 .
方法 : (1)心理调护方法 : ①心理测验 , 患者入院时 , 针对因裸露部位瘢痕增生 , 挛缩畸形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与抑郁量表 (HAMD)对病人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分测验 . ②心理疏导 : 根据患者各自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 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 树立信心 , 讲解手术能达到的效果 , 并反复强调术后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 (2)具体护理方法 : ①术后功能位指导 : 术后肘部取伸直位 , 腕部置于微背伸位 , 掌指关节屈曲 80°~ 90°位 , 指间关节微屈 5°~ 10° , 抬高患肢、制动 , 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 , 以防挛缩 , 以利于皮片 (瓣 )的成活 . ②相关护理 : 供皮 (瓣 )区 , 术前 1周用紫外线照射 , 初次用两个生物量剂量为宜 , 隔日 1次 , 每次增加 1/2生物剂量 , 共治疗 3次 , 于手术前 2 d结束 , 可提高皮片成活率 . 术后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 污染时及时更换 , 适当抬高供皮区体位 ; 对皮瓣修复者则应观察皮瓣色泽 , 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实验等 ,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 (3)康复疗法 : 术后 24 h可隔着敷料进行超短波疗法 , 应用微热量或无热量 8~ 12 min/次 , 1~ 2次 /d, 降低感染率 , 加压包扎创面 , 认真测量体温、脉搏、观察创面有无感染迹象 . 创面愈合欠佳者可行石蜡疗法 , 将加热消毒的蜡饼冷却到 50℃~ 55℃ , 然后敷贴在创面外的纱布上 , 20~ 30 min/次 , 1次 /d, 石蜡具有较好的润滑性 , 于冷却时有机械的压迫作用 , 但蜡温应逐渐提高 , 防止烫伤 . 皮片成活后 , 愈合愈早期可行按摩疗法 , 用手掌压于皮肤表面 , 轻柔按摩 , 反复进行 . 并协助医生自上肢远端向近端进行 " 8”字形加压缠绕 , 加压大小可依边缘组织的隆起程度而定 , 以能产生 25 mmHg(3.33 kPa)左右的体表压力为宜 [2]. (4)功能指导 : ①手功能训练 : 术后 14 d拆线后在运动处方下开始功能锻炼 , 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 . 指导患者被动与主动屈伸指间关节 , 练习腕关节伸屈 , 对患儿指导家属在其入睡后进行被动练习 , 并鼓励患儿结合手指牵引架自动锻炼 ; ②肘关节锻炼 : 主动练习屈伸、内收、外展、肘功能 , 揉、捏、弹、拨患肢 , 必要时 , 协助医生被动牵引 , 动作缓和忌暴力 . 重量大小以引起关节轻度疼痛为宜 . ③肌力练习 : 可直接提水桶或沙袋或用专用的肌力练习器进行锻炼 , 促进肌力恢复 , 使肌肉尽力收缩 , 以引起轻度疲劳 , 然后适当休息 . ④在关节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 , 可及时进行作业疗法 , 进行各种实用功能锻炼 , 练习对指功能、握筷、健身球练习 , 动作由简单到复杂 , 循序渐进 , 逐渐增加活动量 , 此外 , 鼓励患者积极使用患肢进行日常生活和自我服务动作 , 必要时可利用支具协助 .
上肢功能评定、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功能锻炼、肌力练习、指间关节、心理、术后、对象与方法、创面、汉密顿焦虑量表、运动功能分级、医生、加压、紫外线照射、石膏托固定、皮肤撕脱伤、关节活动度、作业疗法、自我服务
5
R658(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