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3-8225.2001.10.091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机制探讨
@@电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自20世纪70年代起脉冲电磁场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电磁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有少数学者试图将其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
随着脉冲电磁场在临床中应用的逐渐广泛,其在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又开始探索其新的治疗用途。近年来,有些学者发现脉冲电磁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亦有一定作用。Takayama K[1]等通过对置于脉冲电磁场(PMEF)下的大鼠骨钙及其它骨矿物含量测定,发现脉冲电磁场可明显减少骨丢失。Li M[2]将去坐骨神经支配的大鼠置于60Hz对称正弦波(峰值10V)的脉冲电磁场中,通过对大鼠胫骨湿重、干重、灰重、极限强度、皮质区域和皮质厚度等进行观察与测量,发现脉冲电磁场可以逆转去坐骨神经支配的大鼠的骨质疏松。Tabrah[3]等通过对有骨质疏松倾向的妇女前臂暴露于72Hz的脉冲电磁场中(10h/d,共12周),并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对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暴露于脉冲电磁场段的骨密度明显增加,但在随后的36周内又明显降低,并且未暴露于电磁场的对侧前臂骨密度亦有轻微增加。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前臂骨密度、神经支配、电磁技术、大鼠胫骨、应用、临床研究、坐骨、愈合过程、学者、皮质厚度、极限强度、含量测定、骨科治疗、测量、正弦波、实验室、骨矿物、骨丢失
5
R6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