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黔接壤区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8527.2016.03.007

川滇黔接壤区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

引用
扬子地台西南缘形成的大面积自然铜矿化是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昭觉县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自然铜矿共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各类型包裹体测定,将该自然铜矿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高盐度的盆地热卤水与有机流体的混合作用特征,流体组成为H2O,含少量甲烷、烃类及沥青,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140~306℃,w(NaCl)值分布在3%~ 10%、11% ~14%、21% ~ 24%三个区间,平均盐度为8.6%;晚阶段流体表现为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80~190℃,w(NaCl)值0.2% ~ 8%,平均值4.8%,表明流体是由地表下渗的大气降水经水岩反应后转变而成.研究区自然铜矿流体包裹体与滇东北昭通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基本一致.无机物与有机物反应、地幔流体促成不同类型流体与其混合以及缺硫条件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本区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自然铜、流体包裹体、拉一木

30

P618(矿床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401;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1zx7125

2016-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67-5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现代地质

1000-8527

11-2035/P

30

2016,3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