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分布的原位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7-8738.2006.06.017

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分布的原位分析

引用
目的: 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 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 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 并以抗穿孔素、抗颗粒酶B、抗CD8、抗CD56、抗CD68、抗S-100、抗CD134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催化信号放大(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 CSA)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肿瘤LNDN中ICC的分布.结果: 肿瘤LDLN中以副皮质区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 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无和微转移的淋巴结内, 穿孔素+、颗粒酶B+及S100+DC的数量高于晚期转移淋巴结(P<0.05); 而S100+DC不仅数量减少, 而且其形态也有变化, 呈多角形、星形, 并有胞质突起, 与周围淋巴细胞接触呈活化状态的DC变为椭圆形, 少有胞质突起或呈短突起的静止状态的DC. CD134+细胞及CD25+细胞的数量在晚期转移淋巴结中明显高于无和微转移淋巴结(P<0.01).ICC在无和微转移的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LDLN中ICC分布的变化, 提示随着肿瘤的进展, 其免疫微环境向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方向偏移.

肿瘤引流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原位分析

22

R392.3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C220

2006-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48-75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007-8738

61-1304/R

22

2006,2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