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06/j.issn.1004-1389.2019.06.005
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土壤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讨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全膜覆土穴播(P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3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中麦175’(ZM175)、‘兰天26号’(LT26)、‘天选50号’(TX50)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副区,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和小麦品种组合处理下旱地麦田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 表明,覆盖不同程度降低了灌浆期0~25 cm土壤温度,并增加拔节期和收获期0~120 mm土壤含水量.PM土壤温度比CT降低1.3℃,土壤含水量提高5.20%,籽粒产量增加9.36%,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SM土壤温度比CT低1.5℃,土壤含水量提高9.75%,籽粒产量略高于CT,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LT26>ZM175>TX50.覆盖(PM和SM)对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降落数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糊化粘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有显著影响.比较CT,PM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分别增加4.13%、16.13%和8.33%;SM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2%和6.07%,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分别提高1.93%、3.86%、2.46%.研究也表明,所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降水量500 mm左右的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PM有利于强筋型品种加工品质的优化,SM趋于使弱筋型品种筋力更弱,但由于覆盖模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有限,合理的品种选择是实现该区域旱地冬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关键.
覆盖、冬小麦、旱地、产量、品质
28
S512.1;S331(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13,31760352;甘肃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GARS-01-06;甘肃省重大专项17ZD2NA016-7;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专项2015GAAS11,2014GAAS19;甘肃省陇原人才团队项目
2019-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8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