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06/j.issn.1004-1389.2017.06.009
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种子因生理代谢改变继而诱导产生次生休眠.研究选育次生休眠性特强和特弱的品种,对防治产区中大量长期存在的地下油菜种子库、田间混杂以及油菜自生苗的泛滥,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实验室聚乙二醇6000诱导次生休眠和4种不同大田埋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甘、白、芥3类油菜共计54个品种(系)在次生休眠特性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大田埋藏处理中休眠特性差异表现显著,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为0~96.75%,广义遗传率为87.56%~92.56%.所用54个品种(系)中休眠率大于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20%~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5%~20%的占29.63%,休眠率处于1%~5%的占31.48%,休眠率小于1%的占14.81%.经聚乙二醇6000诱导的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广义遗传率为92.73%.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4种处理方法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休眠率结果表现一致;在聚乙二醇诱导法与埋藏处理中,除6个月25 cm处理外的其余3种处理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特性.综合比较不同品种(系)类型的休眠率为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休眠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油菜、次生休眠、广义休眠率、埋藏、PEG诱导
26
S634.3(蔬菜园艺)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1KTZB02-01-03.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Shaanxi Province2011KTZB02-01-03
201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65-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