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间性个体的遗传鉴定及AFLP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分析奶山羊间性个体的遗传背景,探讨间性个体发生的遗传机制,为山羊性别调控以及性别决定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核型分析、特异性性别调控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SRY)的PCR扩增以及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西农萨能羊间性个体的遗传本质.[结果]间性山羊与正常母山羊的核型一致,为58+XX;间性个体基因组中未能扩增出SRY基因;AFLP指纹图谱分析发现,有9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共1 833条,片段长度为70~500 bp,9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获得611个多态位点,占总扩增条带数的33.3%,但在基因组水平上间性山羊与正常母山羊个体并没有大的差异.[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推测,间性山羊的出现并非是由个体基因组发生突变造成的,可能是在性别决定过程中某个因子的调控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偏离雌性轨道而产生间性山羊个体,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间性山羊、核型分析、SRY基因、AFLP指纹图谱
41
S827.9+43(家畜)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38;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09ZKC07-01
2016-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