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1-9387.2008.10.023
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研究
[目的]了解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黑腐病菌致病型的分化情况,为大白菜抗病性鉴定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弊为大白菜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西渭南、泾阳、临潼和杨凌4个大白菜主产区的典型黑腐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纯化及形态学特征和柯赫氏法则鉴定,获得有代表性的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在对各菌株进行革兰氏、夹膜、鞭毛染色检验以及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测定的基础上,用7个不同抗性大白菜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喷雾法进行交叉接种,对35个菌株的致病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各致病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根据抗、感反应的一致性,将35个大白菜黑腐病菌株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6类致病型,其中Ⅲ型致病力最强,Ⅱ型为典型的致病型,Ⅰ、Ⅳ、Ⅴ型的致病专化性强,品种问抗感差异最大,Ⅰ、Ⅴ型的致病力相当,Ⅵ型的致病力与其他菌株差异最大;6类黑腐病致病型在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Ⅰ、Ⅴ致病型在陕西省4个大白菜主产区均有发生,Ⅰ致病型是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的主要菌原;病菌致病力与淀粉水解能力和明胶液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明显,目前的主要病原菌是Ⅰ致病型.
大白菜、黑腐病、致病型
36
S436.341.1+3(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1A7-1-03;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7;陕西省13115工程资助项目2007ZDKG-05
2016-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