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行为和候选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SZ)模型小鼠行为和候选基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SZ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 将50只同批次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盐酸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实验组(200、400、800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腹腔注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谷氨酸功能紊乱SZ小鼠模型;盐酸二甲双胍各剂量组造模同时预防性给药.对各组小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实验.处死小鼠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脑组织AMPK、GRIN1、HDAC1和DGCR8等mRNA表达.结果 在所有行为学检测中,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中,盐酸二甲双胍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MK-801诱导所致SZ的焦虑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RT-qPCR结果表明高剂量二甲双胍可显著提升AMPK和GRIN1的mRNA表达(P<0.001),从而逆转阴性对照组中上述基因表达降低的趋势.结论 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于SZ模型小鼠异常行为具有缓解作用,并可能通过AMPK和GRIN1相关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这为临床治疗SZ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二甲双胍、精神分裂症(SZ)、MK-801、行为学检测、AMPK、GRIN1
41
R749.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6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