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2138.2001.06.032
血透患者血浆抗凝血功能的变化
@@ 维持性血透患者(HD)存在不同程度的抗凝血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血栓性疾病.我们检测26例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凝血因子Ⅶ(FⅦ:C)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HD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7~72岁,平均51.5岁.其中23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为多囊肾.血透次数14~539次,平均150.7次.患者用瑞典金宝AK90透析机,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边缘肝素化抗凝,均用血仿膜透析器,血流量平均为2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周血透2.5次,每次5小时.透析前后无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表现,除肝素外,未使用其他抗凝药物.患者近期病情稳定,无合并感染.正常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9.7岁,为健康检查者.
1.2 方法①标本采集:分别于透析前(连接血透机前)和透析后(断开血透机时)从血管动脉端抽取1.8ml血液,加入含有0.109mol/l 共0.2ml的枸橼酸钠的塑料试管中,颠倒混匀,以3000r/min速度离心10min,吸血浆置于-40℃冰箱保存待检.②AT-Ⅲ: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③FⅦ:C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以上测定均在ACL-3000PLUS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均购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④D-D测定:ELISA法,试剂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收稿日期:2000-05-23
血液透析、抗凝血-Ⅲ、凝血因子Ⅶ、D二聚体
31
R459.5(治疗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