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创作实践过程对创新思维培养独有的美育意义
解决和处理好传统经典草书笔法、墨法、字法、章法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风格创作探索,无疑是高校草书课程教学之主要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程式化路数的禁锢,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引导和思路分析,致使草书创作实践教学过程和创作作品的质量一直在低端水平徘徊.对草书本体的认识既不深刻也缺乏研究视野,是日益突出的问题.草书创作不是草法或草字符的简单堆积,而是别出心裁的形式重构.在重构过程中,最需要调动的就是解构固有的基本字符形态、重组字内、字外乃至行列的空间,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新的作品形式.唯有这样的过程才可称之为"创作",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下产生的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不是创作而是复制.真正意义上的草书创作极其需要变通的才能,而启发这一才能的元素本就寓含在传统草书经典法帖中,草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挖掘这一要素.因此,草书实践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草书创作,以及草书不息变动的内在属性要求,在传统经典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和有效元素,启发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变通能力.这既是专业的本质要求,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需要.
2022-0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