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教育中的古诗歌
清末改创学制,一度在中小学堂设立"读古诗歌"课程,却并不将其纳入文学科目,而是附于修身科,以"有益风化"为宗旨.学制附载《中小学堂读古诗歌法》,提倡吟咏而限制创作,在对接西洋乐教的同时,更直接受到宋明以来理学诗教观念的影响.由此产生若干种诗歌教科书:或严格遵照学章,取法于理学背景下以伦常纲纪为指归的诗选,体裁限于谣谚、乐府、古体诗;或延续晚近童蒙诗课惯例,仍从五七言律绝入门,借鉴评选家的"说诗"口气,呈现近世诗教"开益性灵"的另一侧面.分别对这两种倾向的诗歌教科书进行溯源和阐释,揭示新学制下诗歌教育的多元取材,或可更准确地理解词章之学在近代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反思晚清以降新式文学教育的得失.
清末;新教育;癸卯学制;读古诗歌法;诗歌教科书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诵读式微与近代中国读书法的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7CZW044
202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