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江南诸生群体及其才调诗——以虞山冯舒为中心的讨论
晚明清初诸生数量相当庞大,由于与进士之间层级跨度大,向上流动性很小,形成了相对底层化、贫困化、自由化的特点,但他们往往能够以“行已有耻”自律,以“博学于文”自期.冯舒曾是生员层的一员,四十岁弃巾.放弃举业后,他专心致力于文学文献的校评和研究,其中评点《才调集》影响最大.其诗歌善于叙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悲喜哀乐占有明显比例,而对艰苦困顿的表现最能显示出桀骜气质,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性情特征和才调诗风,有见证作者人格的价值,也有见证社会动荡与历史转变的意义.其时江南虞山地区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诸生群体,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加以考察,可知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大体都有才调风貌,可称之为“才调派”,而冯舒正可作为该派理论和诗风的重要代表.
冯舒、江南、虞山、诸生群体、才调诗风
I206.2;F293.2;K24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3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