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史”研究
我们已经无法离开“五四”来谈论传统,这一点对于身处20世纪以后的中国人,应该毫无疑义.实际上,“五四”以前并没有现代学科形态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因为这里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史”,其概念内涵皆与古籍中所说不同,都是“五四”以来所建构并逐步完善的.虽然传统并不完全沦为沉默不语的史料,但它已经被“对象化”,作为一种对象被我们思考和处理.从方法的角度说,“中国文学史”跟“英国文学史”或“印度文学史”只是研究的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建构起这样的“中国文学史”,本身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所以,从建构“中国文学史”的需要出发去审视传统,而不是按弘扬或延续传统的需要去勾勒其中的文学部分,是20世纪的主导倾向,也就是研究者的基本态度.换句话说,先有“中国文学史”的一系列问题意识,然后才有传统在我们研究者视野里呈现的面貌,而不是相反.
传统文化、中国人、文学史、建构、对象、新文化运动、主导倾向、学科形态、问题意识、基本态度、概念内涵、方法、处理、英国、印度、视野、史料、审视、古籍
K02;I10
2017-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11